新政十大亮點
亮點一 全市無異地 城鄉歸一體
打破跨縣(市)區域就醫限制,全市范圍內就醫報銷同城同待,實現醫保公共服務全域公平共享,推動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參保人醫療服務利用公平性、惠及全民,特別是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縣(市)參保人受益更大。同時,打破群體,不再區分城鎮和農村居民,本地戶籍人員和外來人員,全體參保人員的住院和門診報銷待遇通過選檔繳費可實現城鄉一體,讓全市群眾公平共享都市區改革發展成果。
亮點二 報銷一卡刷 跨省不墊付
打破各縣(市)醫保信息孤島,2018年12月底前建設完成全市統一的醫保信息結算系統,全面實現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報銷“一站式”實時結算。
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已實現全國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為全市醫保參保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醫保報銷服務。
同時,深化人力社!白疃嗯芤淮巍备母,推進醫療保障經辦服務全市全域一體化進程,全市醫保經辦服務將推進標準化建設,實現不分區域、全城同質共享,推動全市一網通辦、一卡通辦、一站通辦、全域通辦,提升全市參保人員就醫保障獲得感和滿意度。
亮點三 轉外僅備案 兩定可互通
參保人員需轉杭州、上海三級甲等醫院治療的,可以直接到市中心醫院、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廣福醫院辦理轉院備案?缡‘惖鼐歪t備案可采取醫院辦、電話辦、傳真辦多種備案方式,目前全市跨省就醫備案已達8939人次。全市共有127家定點醫藥機構實現互通,參保人員憑社會保障卡直接就醫、購藥。2018年全市直接結算報銷金額達138054.55萬元。
亮點四 分檔繳費法 提檔可提待
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分一檔、二檔、三檔三個檔次。參保人員參加不同檔次,按照權利義務相適原則,繳納不同標準的參保費用,享受相應標準的醫保待遇。
其中,基本醫療保險一檔、二檔參保人,與原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住院待遇相當,即在本市內基層衛生院、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就醫的,在職參保人分別報銷95%、88%、85%,退休人員分別報銷95%、92%、90%。一檔與二檔參保人的醫保待遇僅是否建立個人賬戶區別,即一檔建立個賬,二檔不建立;踞t療保險三檔參保人,在本市內基層衛生院、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就醫的,分別報銷90%、80%、75%。
除用人單位依法為職工參保一檔外,勞動年齡段人員可自主選擇一檔、二檔、三檔繳費,其他人員(學生、非勞動年齡段城鄉居民和領取本市居住證的外來人員)可自主選擇二檔、三檔繳費。鼓勵全市參保人提高檔次繳費(即原繳三檔的,可選擇一檔或二檔)。
亮點五 門診增限額 住院提封頂
普通門診:在市內基層定點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就醫的,由統籌基金按50%比例報銷,市內其他定點醫療機構按20%比例報銷。一檔或二檔參保人年最高報銷限額由原1000元提高到3000元,三檔參保人年最高報銷限額由原750元提高到1500元。
慢性病種門診:在本市內就醫的,一檔或二檔參保人由統籌基金按80%比例報銷,年最高報銷限額由原2400元提高為5000元。三檔參保人按60%比例報銷,年最高報銷限額由1200元提高到2000元。
住院年最高報銷限額一檔或二檔參保人由原16萬元左右提高到30萬元,三檔參保人由原12萬元左右提高到20萬元。
亮點六 簽約選點好 基層報銷多
家庭醫生簽約或選定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至60%,慢性病種門診提高5個百分點,一檔、二檔參保人達到85%,三檔參保人達到65%。
家庭醫生簽約或選定山區基層衛生院就醫的,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提高15個百分點至65%,慢性病種門診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一檔、二檔參保人達到90%,三檔參保人達到70%。
簽約基層醫療機構住院就醫的,起付標準由500元下降200元至300元。在基層衛生院住院就醫的,一檔、二檔參保人的報銷比例達到95%,三檔參保人的報銷比例達到90%。
亮點七 多方共籌資 統分互擔責
一檔參保人的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參保人按規定繳納。具體繳納標準由市醫療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提出報市政府批準后執行。
二檔參保人的基本醫療保險費按年度籌集,以上年度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繳費基數,按3.6%的比例繳納,財政補貼按省規定標準確定。2019年個人年繳納標準1480元(含大病保險基本保費個人繳納部分)。
三檔參保人的基本醫療保險費按年度籌集,由參保人個人繳費和政府財政補貼組成。參保人個人繳費以上年度本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繳費基數,按1.2%的比例按年繳納。全市個人繳納標準由市醫療保險行政部門每年公布,2019年全市個人年繳納標準500元(含大病保險基本保費個人繳納部分)。
一檔(職工)籌資由單位和個人繳費組成,二檔和三檔籌資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組成,采取多方籌資機制,有效提高醫;I資水平,保障醫;鹂沙掷m運行。同時,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全市基金統一預算,統一調劑,統一考核;市、縣(市)分級征收,分級核算,分級平衡,分級負責。
亮點八 企業可減負 個賬全部建
全市執行統一的用人單位醫保繳費比例,原縣(市、區)用人單位醫保繳費比例高于全市統一繳費比例的,全部降為全市統一醫保繳費比例;原縣(市、區)企業單位醫保繳費比例低于全市統一醫保繳費比例的,仍按原縣(市、區)企業單位醫保繳費比例執行至2019年12月31日。同時,全部按統一標準為職工建立個人賬戶,有效提升職工醫保獲得感和滿意度。
個人賬戶不再區分機關事業、企業、靈活就業人員,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一檔的參保人全部按規定建立個人賬戶;基本醫療保險二檔、三檔參保人不建立個人賬戶。
一檔參保人的個人賬戶按以下規定按月劃入:35周歲(含)以下的,按本人繳費基數劃入3%;35周歲以上至45周歲(含)劃入3.5%;45周歲以上的劃入4%;退休人員按本人基本養老金的5%劃入。逐步推進個人賬戶按繳費年限劃入。
有條件的縣(市),個人賬戶可按以下規定按月劃入:在職人員繳費年限不滿20年的,按本人繳費基數3%劃入,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本人繳費基數3.5%劃入,滿30年及以上的,按本人繳費基數4%劃入;退休人員按本人基本養老金的5%劃入。個人賬戶用于支付參保人在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醫療費用,預防性免疫疫苗費用;用于支付參保人配偶、子女和父母(下稱近親屬)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用于支付參保人本人、近親屬繳納大病保險費用,購買商業健康保險。
亮點九 外來可參保 困難政府兜
在全市范圍內就業的外來人員,由用人單位依法為其參加職工(一檔)基本醫療保險,其他領取居住證的外來人員可選擇二檔、三檔參保繳費,享受本市戶籍人員同城醫保待遇。
本市戶籍的特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殘疾人、困難學生和市、縣(市、區)政府確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政府全額資助其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二檔。困難人員住院和門診報銷待遇提升至原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相應待遇,實現精準扶貧。
亮點十 金華保障好 全民參醫保
金華市2018年1月全市統一實施“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制度,得到了成岳沖副省長批示肯定:“金華做法,可供各地借鑒學習”,受到了全市人民的廣泛歡迎,實現了大病保障待遇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2018年參加基本醫保的500.13萬人均繳納了50元基本保費,基本保費繳納率達100%,選繳保費人數372.2萬,選繳人數比例達74%。全市大病保險保費征繳總額12.16億元,人均籌資243元,是省標準的6倍,全市每年預計將為13萬以上大病患者減輕負擔達11億元以上,享受人數、享受金額同比增幅分別達600%、800%,城鄉居民實際報銷水平在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平均提高30個百分點,為2016年全國平均提高13.16個百分點的2.28倍。據統計,全市20萬元以上醫療費用的重特大疾病患者人均報銷金額達到30萬元。
2019年1月全市統一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都市區醫保公共服務一體化,全域同城同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際報銷水平從原40%至45%提升至55%以上,全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際報銷水平提升至65%以上,同時,通過“選繳保費法”大病保險制度,職工大病醫療綜合保障水平最高可從70%提高到95%以上,城鄉居民最高可從60%提高到90%以上。在全市醫療保障水平整體提高的同時,我市加大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進力度,實現醫保全民應保盡保。2018年全市醫保新增參保人數8.848萬人,參保人數突破500萬人,參保率達99.30%,位列全省第一。
2019年城鄉居民(二檔、三檔)繳費工作和全體參保人的大病保險選繳保費征繳工作即將于12月份正式啟動,金華市區城鄉居民可通過金華人社APP、浙江政務服務網、支付寶等途徑繳費,也可通過銀行辦理委托代扣手續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