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金華市大中專(含職技校)以上學歷就業人員合計22998人,其中應屆畢業生10962人,統計數據見附件。這一數字遠遠無法滿足金華市用人單位對大中專畢業生的需求。一方面是每年大量畢業生走向社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卻是用人單位有大量工作崗位虛位以待,求賢若渴。造成這一特殊矛盾的主要原因大致分析如下:
一、應屆畢業生自身問題
1、學業不精,能力弱,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由于現在所有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在讀書期間并沒有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專業知識,積累專業技能方面,導致畢業后即使專業對口,也無法勝任工作的情況經常發生,遭辭退或被迫離職。
2、就業意識淡薄,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由于畢業前缺乏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加之現在的畢業生相當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沒有生存緊迫感,就業意識缺乏。據調查,畢業后不急于找工作的學生約占10%,比較迷茫,不知道找什么樣的工作的占65%,只有約25%的畢業生有明確的就職取向。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即使就業后也不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跳槽頻繁。
3、對用人單位要求高,眼高手低,挑三揀四。找工作時普遍希望能去比較穩定的國企或大中型企業,不愿意去中小企業。對個人發展空間、工作環境和待遇要求比較高,脫離自身實際情況。
4、自我意識強烈,承壓能力弱。90后甚至00后為我國特殊人口政策時期出生的一代人,成長環境特殊,加之受民主、自由影響交深,缺乏集體意識,組織意識,抗壓能力比較差,容易出現自動離職現象。
二、用人單位自身問題
1、缺乏人才儲備、培養意識。許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沒有人才儲備意識,不愿意花時間、人力、物力去培養人才,一直僵化在拿來即用的既有思維當中,自然就拒絕了剛剛走出校門,還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
2、企業文化缺乏,學生就業后找不到企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對企業的忠誠度自然就不高;
3、給學生的成長空間有限。大部分學生就業首先關注的是個人成長空間和工作的穩定性,如果這方面得不到滿足,就很難留住人;
4、管理簡單粗暴,缺乏應有的以人為本理念,給予較少,索取較多,學生無法適應。
三、應對方法
1、政府應引導用人單位建立人才儲備、培養機制。在注重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應擔負起幫國家解決就業問題的社會責任。既為自己培養了忠誠度較高的骨干人才,又替國家減輕就業壓力,是雙贏的結果;
2、用人單位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可以強化和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又能使員工具有歸宿感和自豪感,增強凝聚力,提升忠誠度;
3、用人單位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行人性化管理。切實了解員工對個人成長的需求,對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需求,對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培養員工的企業主人翁精神,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
4、用人單位應為員工提供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輔導或幫助,經常性為員工舉辦有助于減壓的相關活動。
5、提倡校企間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畢業前充分了解企業需求點,以利于學生在學習階段就加強工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嘗試校企間合作進行相關專業定向培養,從而真正實現大中專學生為用人單位“量身定制”。
6、建立人才引進獎勵機制。為了降低用人者與人才引進者的人才引進成本,提升人才引進積極性,建議對二者都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
金華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
2018年2月6日
附件: 金華市 2017年人才(大中專以上學歷)就業數據統計表
請用微信掃描下圖關注